在地球大氣層中,每一瞬間都有雷暴轟轟作響,每一秒鐘都有近百次雷電奔馳落地,每天都有800萬次閃電釋放著巨大的能量。在我國各地,每年大多有40天以上雷暴日,每平方公里有6次以上落地雷。據估計,危害最大的落地雷,電壓可高達數千萬伏,峰值電流1-10萬安培,閃電溫度高達萬度以上,巨型閃電正前方的巨大沖擊波,相當于每平方厘米面積上承受70公斤的巨大壓力。因此,雷電每時每刻都給人類帶來巨大威脅。
長期以來,由于雷害的時空分布零散,其總體危害度常被人們忽視,對雷電災害至今缺乏應有的重視和認識。事實上,全世界每年雷害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我國每年雷擊傷亡人類也在萬人以上。美國林火70%由雷擊引起,55%的石油火災因雷擊引發。我國大興安嶺林火22%以上由雷擊引起,其中29 %釀成大火或特大火災。最近十多年來,我國錦州、南京、武漢石化、黃島油庫等發生十多起重大雷擊事件。僅黃島雷擊事件5個油罐起火,大火持續50多小時,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億元以上。
過去,人們認為雷擊只會發生在雷暴頻繁的季節,只有雷暴才會有雷害。其實不然。據某地觀測統計,在雷擊事件中,相當部分未見雷暴或閃電。因為,雷擊至少有兩類:直接雷擊和感應雷擊。前者聲光并發,后者悄悄發生而不易察覺,但后果更為嚴重,特別對微電子設備危害最大。1992年5月,湖南廣播電視臺大學200門程控電話、6臺微機和多部彩電因感應雷擊被毀,損失110萬元以上。
雷害的種類還隨社會的不斷進步而增多。當人類發明了電,才知雷電會給電力系統帶來破壞;當人類發明了飛機,方知雷電也會給飛行帶來災難。近年來,微電子技術迅速普及,其耐過電壓和電流都大幅度降低。在強弱用電系統共存的現代生活中,不僅感應雷擊災害猛增,同時雷害形成的方式和原因更為多樣而復雜,還有諸如球狀閃電、鏈狀閃電、愛爾摩火(物體尖部放電而發出藍光)等現象,尚未能用現代科技很好地加以防范。比如,今年4月11日上午,位于大別山腹地的河南商城黃柏小學,遭受突如其來的球狀閃電襲擊,正在上課的125號師生當場被擊傷,8間教室被毀。
越來越多的事實說明,200多年前的富蘭克森發明的“避雷針”防雷系統,已不能確保庇護物物體萬無一失。因此,電力、通訊、廣播、電視、微電子技術及石油、工礦等部門,已逐步更換新一代防雷、避雷、消雷系統,以盡力減免雷害損失。
聯系人:劉云云
手機:13874906936
電話:13874906936
郵箱:912627508@qq.com
地址:黔東南州凱里市環城東路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