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防雷企業被一項新規定“雷”倒了87家,政府又被指責“內外有別”。一場全國行業洗牌正悄然鋪開,這是整肅行業亂象,還是政府部門的“壟斷”?同樣被撤銷或注銷資質的還有廣東87家防雷企業。一位廣東省氣象局2011年防雷工作會議與會者稱:“按照新規定,全省有資質的防雷企業超過七成不合格。”
2012年過半,葉佩生的公司還沒有接到一單防雷工程施工的活兒。在深圳干了十多年,葉佩生至今想不明白:“一直擁有乙級專業施工資質的,怎么說沒就沒了?”
和葉佩生同病相憐的,還有廣東佛山的蘇展昌。蘇所在的天業綜合防雷工程有限公司(下稱“天業公司”)此前持有防雷工程專業設計和施工的“雙乙”資質。2012年3、4月份,天業公司在廣東肇慶市的多名客戶單位接到公函通知,稱該公司未通過年審,承接防雷工程屬非法行為。
廣東防雷企業進入有史以來的“嚴冬”
防雷企業從事的工作主要是從事防雷工程專業設計和專業施工。全國防雷行業的企業數量有兩萬多家,市場規模上百億。
雷擊尤其在中國南方地區頻繁發生。據全國雷電防護研究會不完全統計,中國每年造成100億元損失,死亡人數700-800人,而一個大中型以上城市每年雷擊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超過6000萬元。
中國防雷行業一直推行資質分級認定。氣象主管部門對防雷企業實行甲、乙、丙三級資質認定:甲級資質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認定;乙級和丙級資質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認定。資質采取一年一審和三年一次換證的制度。
這是75歲的葉佩生從未遇到的窘境,公司成立于1997年,以前年審都安全通過。2012年7月18日,在深圳公司的辦公室,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如今數次申訴未果,“我不想玩了,我躲總可以吧。”
重新洗牌
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源于2011年9月13日的一次年審通知。廣東省氣象局防雷減災管理辦公室(下稱“廣東防雷辦”)通過官網要求93家防雷企業在兩周內按要求接受資質審查,“逾期不接受審查的,將嚴肅處理”。
一個月后,“關于防雷企業資質認定的通知”正式公布。廣東重新認定全省防雷企業的專業資質。與以往相比,廣東防雷辦正在力推《防雷工程專業資格管理辦法(試行)》,該辦法對從業人員有了新規定,防雷工程專業技術人員應當事先取得《防雷工程資格證書》并辦理注冊登記后方可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防雷工程。
深圳市防雷協會有關人士說,這一條看似簡單,實則影響不小。要取得防雷工程資格證書并不容易。“這是對上級規定的延續和加強。”深圳防雷協會有關人士說,如此一來,對防雷企業就是重新洗牌,沒有能力過關的,將直接被淘汰。
早在2010年6月,中國氣象局就擬定了《防雷裝置檢測管理辦法》(討論稿)。一年后又出臺了《防雷工程資質管理辦法》。后者對具有乙級資質的公司在防雷工程總額、技工人數等方面都有具體規定。
然而蹊蹺的是,另一些廣東企業卻獲得了“特殊照顧”。這令蘇展昌他們很氣憤。新年審規定之一:廣東公司的技工須持有本地的社保,“就這一條規定,廣東省氣象局下屬的企業公司就可以豁免,這明顯有失公平。”
這是廣東防雷辦的下屬企業廣東天文防雷工程有限公司,企業地址在廣州市越秀區福今路6號,也就是省氣象局資料樓一樓。據廣東防雷辦官方網站顯示,該公司注冊資金150萬元,在全省僅有的五家“雙甲”資質公司中,其注冊資本列末位。據該公司網站介紹,“廣東天文防雷工程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95年的廣東省防雷中心工程部。”
同樣憤憤不平的,還有深圳多家防雷企業。深圳防雷協會一位要求匿名的負責人士頗感無奈:“新政的實質是內部整頓,但難免產生矛盾。雖然不少企業鳴冤,可協會也不好介入,否則,日后難以(在省里)開展工作。”
整肅還是壟斷?
在深圳市防雷協會副會長張帆看來,整頓防雷行業,有利于該行業可持續性發展,因此,省防雷辦要提高行業門檻也就不難理解。然而,行業亂象成跨不過去的坎兒。防雷工程的驗收報告,氣象與電信、電力、鐵路等部門并不互認。“假如我們承接了電信、鐵路、郵政和石化等領域的防雷工程,哪怕有了這些部門的竣工驗收報告,若按照新規定,驗收報告必須由氣象部門出具,否則氣象部門不予認可,我們也就拿不到年審資質。”葉佩生說。
“與其說整肅,不如說是想壟斷。”在中國防雷界頗有聲望的關象石如此評價廣東省防雷行業新變局。關象石是中國氣象學會防雷委員會原副秘書長。1998-2000年為中國氣象局防雷辦“防雷管理辦法編寫小組”(專家組)成員。據關介紹,廣東防雷新政推行后,多家在粵企業對此頗為不滿,認為廣東省防雷辦是“有意搶飯吃”。
一場防雷新政引發的爭議,就此而起。
早已退休多年的關象石長期關注廣東防雷行業,自廣東省防雷辦更換負責人之后,他從業內得知廣東省防雷辦準備做大下屬天文公司,打算在全省設立分公司。不過,廣東防雷網上仍有防雷企業年審通過的公告,數量多達60家。
葉佩生的同事李德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11年秋天,廣東防雷辦召集年審未通過的企業開意見征求會,十余家到會企業在會上與省辦官員吵得很兇,“認為不應該修改年審規則,尤其不該內外有別,參會者直指防雷辦就是壟斷”。最后雙方不歡而散。
在中國氣象局《防雷裝置檢測管理辦法》(討論稿)出來后不久,大連金港華云雷電防護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滕連堂便向國務院法制辦農林城建資源環保法制司上書。滕在建議中說:“氣象主管機構其所屬的雷電防護中心不應身兼數職,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既有執法證,又有資質證。”包括廣東省在內,全國防雷新局正朝著這一趨勢演變中。
最后一搏
與葉佩生萌生退意不同,蘇展昌希望最后一搏。2012年2月,蘇展昌在廣東防雷辦得到年審不過關的消息后,開始向中國氣象局政策法規司反映情況。在掛號信中,“我列舉了廣東省防雷辦有違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的做法,有八九條之多。尤其在給我門公司的不通過意見書上未具名機構單位,也未加蓋公章,這是讓人無法理解的。”
然而幾經波折,天業公司的資質問題依然遙遙無期。“再忍一忍,走投無路時我將訴諸法律。”蘇展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想狀告廣東防雷辦的遠不止蘇展昌。佛山市順德區倫教金盾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曾一鳴在電話中說,公司業務量驟降五成以上。“同樣遭遇的還有很多,我們正在起擬材料,準備聯名上書省人大省政府。”
在曾一鳴看來,因年審問題,很多防雷企業可能熬不到年底。
深圳一家注冊資本高達2000萬元的防雷企業,至今沒有獲得專業設計資質。其公司負責人電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按注冊資本金來說,公司并不算小,可一直申請不到防雷工程的設計資質,實在令他不解。后來,公司與國家局溝通后獲得希望,“哪知廣東省一改政策,我們又被打回了原形。”
杜峰是德國某防雷品牌公司中國區的經理。為了讓公司產品順利進入廣東,他與廣東省氣象局多次溝通。按照廣東防雷辦的新政策規定,所有進入廣東市場的防雷產品必須對其產品專利進行審核備案,費用不菲。直到一周前他才得到答復,可以不額外繳納產品專利費用,但必須答應局辦派人去南京檢查工廠。
“即便廣東省氣象局派三四個人去廠考察、檢查所帶來的差旅、住宿、接待費,相比之前十多萬的產品備案成本,還是要低得多,這就是我們不斷努力的結果。”盤算這筆賬時,杜峰有些無奈。
聯系人:劉云云
手機:13874906936
電話:13874906936
郵箱:912627508@qq.com
地址:黔東南州凱里市環城東路20號